貢菊原名徽菊,它以其優(yōu)異的品質被中國藥典譽為“菊中之冠”和“民族瑰寶”。其藥用保健功能諸多,具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等功能。能鎮(zhèn)靜中樞神經、增強毛細血管抗炎力,抑制多種菌、毒活動。長期飲服可避暑除煩,清靜五臟,排毒健身,明目醒腦,益智延年,預防多種疾病。其用途廣泛,可加工制藥或制成菊花晶、菊花酒,或用菊花干直接沖泡飲用,有的還用菊干浸水洗浴或作枕心保健身體。近年我市還開發(fā)貢菊禮茶、雙菊茶和海貝吐珠等茶菊系列飲品。貢菊產品馳名中外,深受消費者青睞,市場需求量日增。目前貢菊已成為我市增加農民收入、出口創(chuàng)匯的重要農產品之一。為進一步擴大貢菊栽培面積,提高產量和質量,現(xiàn)將貢菊優(yōu)質豐產栽培技術和加工方法介紹如下:
主要習性及形態(tài)特征
貢菊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對日照反應敏感,為短日照植物,每天有10小時以下的短日照刺激易現(xiàn)蕾開花。喜光忌蔭蔽,光照不足會導致植株發(fā)育不良,開花減少。
貢菊性喜通風涼爽,適宜生長于肥沃、疏松、濕潤、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中。但耐濕性較弱,土壤排水不良、濕度過大,會生長不良甚至爛根死亡。過于干旱,則分枝少,生長緩慢,尤其是花期缺水,葉片變小,花量減少,會減產并降低質量。
貢菊花喜溫暖,但也較耐寒。其根在地下越冬,能經受零下10-15℃低溫。花能經受微霜,但遇重霜則大幅減產并降低品質。
貢菊枝條脆弱,自然生長易風吹倒伏或折斷。一般株高60-100厘米。根系橫向分布表土層,根莖分生不定芽,花著生于枝端或葉腋?;ㄉ祝瑸槠桨晷【?。
選地、整地、施足基肥
貢菊地塊應在無污染源的、原來未栽過菊花的平坦地。我市適宜種植貢菊的范圍廣,可利用平山緩坡地塊成片種植,也可利用茶桑果園及糧油耕地等空隙處間作種植。但選地必須依據貢菊習性趨利避害。要求避風向陽,土壤肥沃,排澆方便。避免蔭蔽地塊、板結粘重易積水土壤、風口處種植。低洼積水地塊和低谷易遭霜害地塊也不宜選用。霧氣較重的地段,因影響采收烘制質量、易發(fā)病害不利生產優(yōu)質菊花。菊花連作病害重,生產不良,實行輪茬為宜。
種菊用地,冬季深耕(25厘米),春季翻抄,施入足量基肥,依據土壤肥力,畝施欄肥、堆肥等有機肥1000-1500公斤,磷肥50公斤,餅肥100公斤左右。平地整作垅,并挖好排水溝,垅距30-40厘米,垅寬70-80厘米,山地排水較好,不用整作垅。
培育壯苗
不行育苗的菊花,種植生長細弱,花朵瘦小,貢菊必須培育壯苗生產。貢菊苗的繁殖,生產上常用的是分株繁殖法,此法育成的菊花植株高,分枝多,開花多,花朵較大。
1、分株繁殖法:菊花收獲完畢后,將菊之老干全部齊地割除,把健壯植株的根留在土里?;驅⒏谄饋?,集中埋在選定一塊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質的壤土地里。松土、施入冬肥,并注意病蟲防治,以利菊苗健壯生長。待苗長5-8寸高時即可分株移栽。
2、扦插繁殖法:為擴大菊花繁殖速度,貢菊也可扦插繁殖育苗,方法是:于4-6月,從隔年老株萌生的新枝或分株發(fā)育的植株上剪取長約10厘米,具2-4節(jié)的枝梢,下剪口靠芽斜剪或平剪,下半部的葉片去掉,上端大葉片剪去一半,插入苗床土中約二分之一,每株相距10厘米,澆透水,半遮陰。每晨露水干后,以適量清水噴灑,水量不宜過多。經半月即可生根發(fā)芽。此后隔3-5天施一次淡糞水促苗,一個月即可移栽。此法育成的菊苗,花朵大。另外,氣候陰濕時還可用健壯枝條直接扦插田園成苗。
適時移栽
采用分株繁殖,于4月中下旬分株移栽,選用無病蟲害,苗長7-8寸的壯花苗為好。栽苗時應注意天氣變化而選定時間,適應雨后陰天移栽,成活率高。土壤干燥,而又晴天烈日下移栽不宜。每畝定植3000-4000株,行距40厘米,株距33厘米,每穴定植1-2株。采用配置合理的寬窄行栽種有利菊園生長后期通風透光,便于田間作業(yè)。移栽時可摘去苗頂,以促進緩苗和分枝生長,土壤不夠濕潤和少雨天氣移栽須澆定根水。如果苗木較少,可稀栽,后進行壓條繁殖增加密度,可重復壓條,直到苗數(shù)量充足。
打頂剪枝
為促進分枝,增加花量,促使主干粗壯,減少倒伏,提高產量與品質,菊花須打頂剪枝3-4次。次于5月中旬選擇晴天,留基部5厘米左右,上部全部剪除,注意剪枝在晴天剪。剪后株發(fā)新枝5-6根。第二次在新發(fā)分枝長6厘米左右打頂,約6月中旬進行,二次打頂后株發(fā)新枝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