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用陶土燒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燒制的器皿叫瓷器,人們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陶瓷就是陶器和瓷器的總稱了。陶器和瓷器都是我們經(jīng)常接觸到的日用品,從表面看來兩者很相似,但是,它們畢竟各有其特色。這些特色就是由燒制它們的不同材料決定的了。那么,看起來很相似的瓷土和陶土本質上又有什么區(qū)別呢?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瓷土(又名“高嶺土”)——瓷土(H4Al2Si2O9)是陶瓷的主要原料。它是以產(chǎn)于世界窯廠的中國景德鎮(zhèn)附近的高嶺而得名的。后來由“高嶺”的中國音演變?yōu)椤癒aolin”,而成為國際性的名詞。純粹的瓷土是一種白色或灰白色,有絲絹般光澤的軟質礦物。
瓷土是由云母和長石變質,其中的鈉、鉀、鈣、鐵等流失,加上水變化而成的,這種作用叫作“瓷土化”或“高嶺土化”。至于瓷土化究竟因何而起,在學術界中雖然還沒有定論,但大略可以認為是長石類由于溫泉或含有碳酸氣的水以及沼地植物腐化時所生的氣體起作用變質而成的。一般瓷土多產(chǎn)于溫泉附近或石灰層周圍,可能就是這個原因。瓷土的熔點約在1780℃左右,實際上因為多少含有不純物質,所以它的熔點略為降低。
純粹的瓷土(高嶺土)存量不多,而且所謂純粹的瓷土,也沒有黏土那樣強的粘度。一般所說的瓷土如果放在顯微鏡下面來觀察,大部分帶有白色絲絹狀的光澤,銀光閃閃,是非常小的結晶,這就是所謂純粹的瓷土。此外,還含有未變質的長石、石英、鐵礦及其他作為瓷土來源的巖石的碎片。
純粹瓷土的成分是:SiO246.51%,Al2O339.54%,H2O13.95%,熔度為1780℃。
陶土是指含有鐵質而帶黃褐色、灰白色、紅紫色等色調(diào),具有良好可塑性的粘土。礦物成分以蒙脫石、高嶺土為主。陶土主要用作燒制外墻、地磚、陶器具等。
陶土礦物成分復雜,主要由高嶺石、水白云母、蒙脫石、石英和長石組成。顆粒大小不一致,常含砂粒、粉砂和粘土等。具吸水性和吸附性,加水后有可塑性。顏色不純,往往帶有黃、灰等色,因而僅用于陶器制造。
陶土資源主要分布在小橫山一帶。含礦層位主要是白堊系上部粉砂質粘土,第三紀殘坡積、沖坡積,第四系上更新統(tǒng)戚嘴組粉質粘土。礦床(點)取樣分析:含二氧化硅65.18-71.86%,三氧化二鋁15.02-17.99%,三氧化二鐵3.27-6.61%,氧化鈣0.75-1.68%,氧化鎂0.89-2.07%,燒失量4.19-6.20%。
因此,無論是從成分、粘性、吸附性、吸水性、產(chǎn)地等來看陶土和瓷土都是有很大差別的。我們在選用陶器還是瓷器的時候也需要根據(jù)不同的用途來選擇適合的,比如說:我們在選擇廚房、衛(wèi)生間用的防滑磚的時候一般用陶土的多,雖然從強度和質量上來講瓷土磚比較好,但是陶土磚防滑,更適合用在廚房、衛(wèi)生間等需要特別防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