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苦分布于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和云南等省區(qū)。蕓香科植物。具有藥用價(jià)值。
三叉苦高2~8m,全株味苦。樹皮灰白色,有長圓形皮孔。葉為三數(shù)復(fù)葉,對生;葉柄長3~10cm,基部略脹大;小葉片長圓狀披針形,長6~12cm,寬2~6cm,紙質(zhì),先端鈍尖,全緣或不規(guī)則淺波狀,葉上面深綠色,下面黃綠色,有腺點(diǎn),小葉柄短。
傘房狀圓錐花序腋生,花軸及花梗初時(shí)被短柔毛,花后漸脫落。花小,單性,黃白色,略芳香;萼深裂,廣卵形,長約0.5mm;;花瓣4,卵圓形至長圓形,長1.5~2mm,有腺點(diǎn);雄花有雄蕊4,較花瓣長,花絲線形,花藥卵狀長圓形,退化子房短小;雌花子房密被毛,退化雄蕊4,較花瓣短,花藥不育。蓇葖果常2~3,稀1或2,外果皮暗黃褐色至紅褐色,有乳點(diǎn);種子黑色有光澤,卵狀球形。
三叉苦的功效與作用
三叉苦的作用:治咽喉腫痛、風(fēng)濕骨痛、跌打損傷及蟲蛇咬傷等癥。
1、三叉苦治腦炎初期:三叉苦葉二兩,水煎服。(《廣西中草藥》)
2、三叉苦治濕疹、皮炎、痔瘡:三丫苦葉煎水外洗。(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
3、三叉苦治外感痧氣:三丫苦葉二至三兩,煲水分?jǐn)?shù)次服。(《廣西中藥志》)
三叉苦價(jià)格
三叉苦價(jià)格15元一公斤。
聲明:以上文章或轉(zhuǎn)稿中文字或圖片涉及版權(quán)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shí)聯(lián)系本站,我們會(huì)盡快和您對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