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雞骨草,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雞骨草的功效和作用卻是不容置疑的。雞骨草是流行于民間的草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雞骨草,味甘微苦,熱解毒,疏肝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濕熱黃疽,脅肋不舒,胃脘脹痛,乳癰腫痛。那么,雞骨草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一起來看下下面的生活小常識介紹吧。
一、雞骨草的介紹
雞骨草別名紅母雞草、石門坎、黃食草、細(xì)葉龍鱗草、大黃草。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根多呈圓錐形,上粗下細(xì),有分枝,長短不一;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細(xì)縱紋,支根極細(xì),有的斷落或留有殘基;質(zhì)硬。莖叢生,直徑約,灰棕色至紫褐色,小枝纖細(xì),疏被短柔毛。羽狀復(fù)葉互生,小葉8~1對,多脫落,小葉矩圓形,先端平截,有小突尖,下表面被伏毛。氣微香,味微苦。
雞骨草攀援灌木或藤本,長達(dá)1m;小枝及葉柄被粗毛。其根多呈圓錐形,上粗下細(xì),有分枝,長短不一,直徑0.5~37.5px;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細(xì)縱紋,支根極細(xì),有的斷落或留有殘基;質(zhì)硬。莖叢生,長50~2500px,直徑約5px;灰棕色至紫褐色,小枝纖細(xì),疏被短柔毛。雞骨草羽狀復(fù)葉互生,小葉8~11對,多脫落,小葉矩圓形,長0.8~30px;先端平截,有小突尖,下表面被伏毛。氣微香,味微苦。
雞骨草喜溫暖、潮濕、怕寒冷,耐旱,忌澇。常生于山地或曠野灌木林邊,生長于亞熱帶高溫地區(qū)的低矮山丘向陽處,如山地或曠野灌木林邊。雞骨草以疏松、肥沃的壤土、砂質(zhì)壤土、輕粘土、pH5~6。5的環(huán)境為適宜。雞骨草的花期花期8月,果期9~10月。
雞骨草栽培技術(shù)在生產(chǎn)主要采用育苗移栽法繁殖,也可以用直播及分根繁殖。種子采用磨擦法和熱水浸種法處理,以提高發(fā)芽率。2~5月播種,點(diǎn)播或撒播。點(diǎn)播株行距2cm×3cm,播后蓋1cm厚的砂土或火灰,噴水保溫,并蓋稻草一層。1h㎡播種量為150kg。
二、雞骨草的功效
性甘,微苦,涼。歸肝,胃經(jīng)。清熱解毒,舒肝止痛,用于黃疸,脅肋不舒,胃脘脹痛;急,慢性肝炎,乳腺炎。治黃疸肝炎,胃痛,乳癰,瘰疬,跌打傷瘀血疼痛。具有清熱解毒,舒肝散瘀的功效。
《南寧市藥物志》:消炎解毒。治傳染性肝炎,跌打駁骨。葉:搗絨敷乳瘡。
《中國藥植圖鑒》:治風(fēng)濕骨痛,跌打瘀血內(nèi)傷;并作清涼解熱藥。
《嶺南草藥志》:清郁熱,舒肝,和脾,續(xù)折傷。
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利濕,舒肝止痛。治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胃痛,小便刺痛,蛇咬傷。
雞骨草清熱解毒,舒肝散瘀。治黃疸肝炎,胃痛,乳癰,瘰疬,跌打傷瘀血疼痛。急性肝炎,全身皮膚、鞏膜黃染,色鮮明,納差,上腹部飽脹,小便色黃,或伴惡寒發(fā)熱。慢性遷延性或活動性肝炎,肝炎癥狀反復(fù)發(fā)作,實(shí)驗(yàn)室檢查酶譜增高,免疫功能不全,蛋白電脈異常,也可出現(xiàn)肝掌、蜘蛛痣等體征,乙肝兩對半檢查異常,具有傳染性。肝硬化腹水,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償期,常見腹水、肝掌、蜘蛛痣、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等,亦可合并門靜脈高壓、脾腫大。
三、雞骨草的作用
雞骨草:其自然生長于深山隱谷處,氣味辛甘,性質(zhì)溫和,香氣四溢,本品具有滋陰降火,健脾開胃,溢氣生津,祛濕化滯,清肝潤肺、治肝炎等作用。雞骨草俗名黃食草,民間稱黃疸為黃食病,可知比藥治黃疸早為群眾所熟悉。按照臨床觀察,本品性涼,有祛濕利尿清肝、治小便刺痛,去黃疸之功,無副作用。防病服之,簡易平穩(wěn)可靠。
雞骨草是干燥全草,性味苦寒,有清熱解毒、舒肝止痛、祛疸排毒的作用,抗病毒和細(xì)菌,有預(yù)防和治療感冒、流感、病毒性肝炎、黃疸及乳腺炎等功效。臨床上有脅肋不舒,腹脹厭食,乳房脹痛,大便不爽等癥均可用之。杏仁苦,降肺氣,平喘止咳,可用于各種感染引起的感冒咳嗽。適用于身體抵抗力弱,容易感冒,或患肝炎的人群。
豬橫利雞骨草湯
材料:豬橫利,雞骨草,姜片,蜜棗。
做法:把材料洗凈,然后一起倒入煲內(nèi),加適量的水,煲2小時(shí)左右,加少許鹽,可飲用。
雞蛋雞骨草湯
材料:雞蛋2個(gè)、雞骨草30克、山梔根30克、瘦豬肉50克。
,以上就是雞骨草的信息,希望可以幫助你。雞骨草又名紅母雞草、黃食草、廣東相思子等,以全株入藥。具有清熱利濕、解毒、疏肝上痛、活血化瘀等功能。用于治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膽囊炎、胃痛、風(fēng)濕痹痛、跌打腫痛、毒蛇咬傷、乳腺炎、泌尿系感染等病癥。
聲明:以上文章或轉(zhuǎn)稿中文字或圖片涉及版權(quán)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shí)聯(lián)系本站,我們會盡快和您對接處理。